来源:海峡人才报
随着7月的到来,招聘会现场的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。通过与他们的交谈,我发现不少大学生对找工作还处于迷茫期,既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因此时常无功而返。
针对就业迷茫,三步骤教你应对。
■了解市场行情
所谓市场行情,包括“目标岗位的需求现状”和“目前市场需求较大的岗位”两个方面,而获得这些信息的来源之一就是招聘会。
参加招聘会,一般毕业生都会带着简历前来,有合适的便投简历,没有合适的可能进来5分钟后便离场了,这在我看来,参加招聘会的目的就显得随意。
既然来到招聘会,当然要带些有用的信息回去才不虚此行!
因此,我建议应届毕业生可以带着问题,先看看招聘会上的企业类型,比如:最近什么类型的企业用人需求大?是否符合自己的求职意向?如果自己最终找不到意向企业,是否愿意进这些企业?
其次,关注这些企业的具体招聘岗位,例如:最近什么类型的岗位招聘需求大?是否符合自己的求职意向?如果自己最终找不到意向岗位,是否可以胜任这些岗位?
这样观察与思考后,参加一场招聘会才变得更有意义,对市场有个大概了解,不至于在找工作时感到迷茫,不知道如何选择。
另一个了解市场行情的渠道,就是向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咨询。例如,本专业的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岗位的人多不多?除了专业相关岗位,其他从事率较高的岗位有哪些?本专业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如何?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等。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利于找工作时做出抉择。
■全面认识自我 确定求职意向
大部分毕业生求职的第一意向,是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。
除了真心喜欢这份工作,一些人则是因为“如果不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,那么大学四年就白读了”的想法。
毕业前两年的工作及在工作中养成的习惯,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会产生影响,因此在就业时要认真考虑——努力工作的目的,是为了最终进入理想的企业,还是在行业内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?这决定了你是否一定要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。
如果是前者,可以从已经对外招聘的要求较低的岗位入手,先入职再更换岗位。比如银行类工作,若柜员、大堂经理等岗位没应聘上,可以应聘客服专员,之后通过继续学习、转岗等方式达到目的。若是后者,则最好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,日后深入学习也相对容易。
此外,确定求职意向最重要的一点,是要结合自身情况,其中性格与爱好等因素不容忽视。譬如,有些人能学好市场营销的课程,却不适合做相关工作,究其原因是性格内向,不喜欢与人打交道。
因此,在找工作前,综合、全面地认识自我,才能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■降低就业岗位期望
这里说的“就业岗位期望”,不是指降低薪资或者工作环境等,而是指地域限制或者行业限制。
以福州地区为例,不少毕业生都期望在市区工作,即便不在市中心,也少有人愿意去马尾、长乐、福清等地。
其实,往往在这些不愿意去的地方,公司的福利待遇相对更好。因为这些公司的地理位置没有优势,所以要用福利来吸引、留住人才。比如提供住宿,这可以为员工节省一大笔生活成本,从而减轻经济压力。
因此,毕业生们在找工作时,可以多考虑地处城郊的企业,而不是把眼光局限在市中心或市区范围内。
行业限制,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毕业生简历中的“保险、地产业勿扰”。这些行业因其以往的行业印象欠佳,所以毕业生们常常闻之色变,甚至连对方的招聘信息都不愿认真看一眼。其实,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及整顿,这些行业不少已经有不错的发展,因此毕业生们可以抛开成见,重新了解之后再做决定。